一名小方盤城。在甘肅敦煌縣城西北80多公里的戈壁灘上。是長城西端重要關口。相傳和闐玉經此輸入中原,故名。它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的關隘。現存城垣完整,呈方形,東西長24米,南北寬26.4米,殘垣高9.7米,均為黃膠土版筑,面積 633平方米。西北墻各開一門。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,是歷史上中原與西域諸國來往過乘及郵驛之路。北望長城,猶如龍游瀚海。俯仰關外,大地蒼茫,人跡罕至,故唐代詩人王之渙有“春風不度玉門關”之句。據考,唐代詩人描寫的玉門關在今安西縣雙塔堡,遺址已難辨認。現存玉門關是漢代玉門關;這里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,如毛筆、硯臺、織錦、狩獵工具等。國內第4塊西漢紙就是在這里出土發現的。它早于蔡倫造紙100多年。還出土有漢代糧食、漢簡等。漢簡內容豐富,有詔書、奏記、檄文、律令、藥方等。這些文物為研究漢代的軍事、經濟、文化、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史料。
(汪桂平)
W2003年4月14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