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:
《中國音韻學(xué)研究》是高本漢構(gòu)擬中古音的代表作,陸續(xù)發(fā)表于1915-1926間,中譯本是由趙元任、李方桂、羅常培共同翻譯的,在翻譯中三位學(xué)者加了注釋和補訂。該書影響極大,標(biāo)志著中國現(xiàn)代音韻學(xué)史的開端。
全書的大致結(jié)構(gòu)是:第一卷 "古代漢語(關(guān)于古音知識的書本上材料 、古代漢語的音系
、古音字類表)",第二卷"現(xiàn)代方言的描寫語音學(xué)",第三卷"歷史上的研究", 第四卷" 方言字匯"。
高本漢主要運用的材料包括:
1)韻書和韻圖,他把《廣韻》的韻部和反切看成為《切韻》系統(tǒng)的反映,韻圖他實際上用的是《康熙字典》卷首的《等韻切音指南》;
2)漢語方言 ,他運用自己在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等地的實地調(diào)查資料,以及利用廣州、客家、福州等地的方言字典等材料;
3)外語借詞,主要運用的是日譯吳音(5-6世紀(jì))、日譯漢音(6-7世紀(jì))、朝鮮借詞(約公元600年)、越南借詞(9-10世紀(jì))。
以這些材料為基礎(chǔ),高本漢從《切韻》的反切出發(fā),通過系聯(lián)法來確定中古漢語的音類,也就是根據(jù)反切上字確定聲類,根據(jù)反切下字確定韻類。
高本漢從方法論的角度確立了系聯(lián)法的重要地位,使之成為語文學(xué)提取音類和分析音系的一種經(jīng)典方法。根據(jù)這種方法建立起中古音系(切韻音系)的音類框架之后,高本漢就將其作為構(gòu)擬對象,把中國境內(nèi)的30多個方言點的讀音和幾種域外方言的音值作為比較的材料,全面地構(gòu)擬出了中古的聲母、韻母系統(tǒng),其中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歷史比較法。
由此可以看出在本書中高本漢運用的是語文學(xué)和歷史比較法相結(jié)合的方法。這種結(jié)合是方法論上的一個進(jìn)步,兩種方法各有運用的領(lǐng)域,各自揭示了古音的一個方面。不過,從根本上說,高本漢考訂古音的方法是以語文學(xué)的方法為基礎(chǔ)的,歷史比較法作為補充。
但是,就是這作為補充的歷史比較法給中國音韻研究帶來了嶄新的氣象,將之引向一個廣闊的領(lǐng)域。在書中,方言與外語借詞對重建中古音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,例如:據(jù)二等肴韻在廣州方言中的獨立,確立了它在音系中的地位;據(jù)越南借詞中讀音的分立分開了喻三和喻四。
1.把中國古音構(gòu)擬出來,要想作系統(tǒng)的現(xiàn)代方言研究的起點,這一層是很必要的;
2.把中國方言的語音作一個完全描寫的說明,作過這層之后然后可以;
3.用音韻學(xué)的研究指明現(xiàn)代方言是怎樣從古音演變出來的。
高本漢的《中國音韻學(xué)研究》為完成這一宏偉的藍(lán)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(chǔ)。后來經(jīng)過趙元任、李方桂、羅常培、王力、董同龢、張琨、李榮等的研究補正,高氏研究中的一些疏漏得到了改進(jìn)和改正,使?jié)h語語音史的研究日趨完善。
目 錄:
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著者贈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譯文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
譯者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
著者略歷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
著作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
目錄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
譯者提綱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7
字體及標(biāo)點條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1
名辭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5
音標(biāo)對照及說明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1
常引書名簡稱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4
中國音韻學(xué)研究
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緒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第一卷 古代漢語
第一章關(guān)於古音知識的書本上材料………………15
第二章古代漢語的音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7
第三章古音字類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8
聲母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4
韻母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88
第二卷 現(xiàn)代方言的描寫語音學(xué)
第四章引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9
所研究的方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4
實驗的儀器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6
普通語言學(xué)概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9
第五章現(xiàn)代漢語的節(jié)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1
第六章定性語音學(xu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8
輔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8
元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97
復(fù)合元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18
第三卷 歷史上的研究
緒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37
第七章聲母1-3:見溪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39
第八章聲母4: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55
第九章聲母5-8:曉匣影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64
第十章聲母9-16:知徹澄照穿狀審禪………279
第十一章聲母17:日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35
第十二章聲母18-20:泥娘來………………346
第十三章聲母21-28:端透定精清從心邪…364
第十四章聲母29-31:非敷并………………407
第十五章聲母32:明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28
第十六章關(guān)於聲調(diào)的討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37
第十七章古代韻母的擬測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51
Ⅰ。韻尾輔音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54
Ⅱ。元音:A。共同的原則………………455
B。各攝分論…………………483
Ⅲ。總結(jié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26
第四卷 方言字匯
第十八章方言字匯:緒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37
平上去 入
果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47
止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54
蟹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70
咸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86…690
深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94…695
山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97…697
臻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15…705
梗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26…710
宕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41…720
效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51
流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61
遇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69
通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81
所調(diào)查方言地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33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