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全球漢學家相聚中國:從東方智慧中尋找資源
·國學在海內外同升溫 專家認為國學貴在精神
·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東:時隔80年香火傳承
·陳杰人:中學校長推薦制最需完善什么?
·詩人洛夫:今天是需要詩意的時代
·海峽兩岸合編《中華大辭典》預計三年成書
·歷經20年 四川文物考古界巨著《中國文物地圖集·四川分冊》出版
·臺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著作全集被引進大陸
·袁濟喜:走向審美世界的國學
·成中英:新時代儒學何去何從?
·陳寅恪: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
·毛佩琦:歷史,大眾需要通俗解讀
·楊天石:愿唐派史學后起有人
·袁行霈:說趣
·李開周:中國古代“樓市”
·王明珂:寧愿做臺灣學界的“毒藥貓”
·讀《紅》之三知三法三德
·《易龍圖序》析解——陳摶著作及其學術思想研究
·孔子作《易傳》之辨
·水滸寨面貌或打扮相近的將領們
·對柳詒徵史學思想的若干思考
·“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關于光緒帝死于砒霜的科學檢測報告”的質疑綱要
·《六十四卦結構密碼方圓圖》
·續補明紀編年
·國學大本營,經典零距離——“國學電子館”正式推出 |
|
秋吟
清·吳襄
落葉滿秋山,征人久不還。
一聲何處雁,應向玉門關。
山中見牡丹
明·李昌祺
不嫌惡雨并乖風,且共山花作伴紅。
縱在五侯池館里,可能春去不成空?
中秋長干曲三首其一
明·周天球
內橋南走是長干,十里平鋪白玉寒。
踏盡馬蹄塵不動,半窗明月此中看。
七夕
清·馬樸臣
何關人事說年年,潑眼銀河分外妍。
間殺半灣無主月,幻成一片有情天。
別離最苦仙難免,飄泊經秋客可憐。
夜半那堪鄰舍女,喁喁乞巧不知眠。
墨菊
明·卓敬
我向玄都逢羽士,自言種菊不多根。
灌園只汲臨池水,歲歲花開見墨痕。
九日
宋·鄒浩
歸田日日望恩光,今日尤思返故鄉。
淡飲三杯菊花酒,何妨隨俗且重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