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雞詩集錦
一、雞,古代稱作德禽,又稱燭夜。《韓詩外傳》說:“雞有五德:首帶冠,文也;足搏距,武也;敵敢斗,勇也;見食相呼,仁也;守夜不失,信也。”這“五德”,極為生動地刻畫了雞的相貌和秉性。以雞入詩,最早可從《詩經(jīng)》上讀到,《君子于役?王風(fēng)》寫道:“君子不役,不知其期,曷至哉?雞棲于樹,日之夕矣,牛羊下來,君子于役,如之何勿思?”雞兒上籠了,牛羊從山上下來了,遠(yuǎn)方的親人你什么時候回來呀?表達(dá)了一個婦女對遠(yuǎn)征丈夫的深切思念。在《雞鳴?齊風(fēng)》中,妻子聽到雞鳴后,勸丈夫起床早朝、勤于政務(wù)。妻子說:“雞既鳴矣,朝既盈矣。”丈夫回答說:“匪雞則鳴,蒼蠅之聲。”一問一答,頗有情趣。
二、兩千多年前,《詩經(jīng)》里就有以雞為題的詩作,借雄野雞來表達(dá)對遠(yuǎn)方友人的懷念:雄雉于飛,泄泄其羽。我之懷矣!自詒伊阻。雄雉于飛,上下其音。展矣君子!實(shí)勞我心。瞻彼日月,悠悠我思。道之云遠(yuǎn),曷云能來?
三、喔喔之雞,是六畜之一,在“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犬、豕”中排列第四,但古人和文人對它極為推崇。雞的美味自不必說,才弱冠時的李白從山中歸來時,一見到“黃雞正肥”、“白酒初熱”,便欣喜若狂,垂涎欲滴。古代詩人寫到田園景色、農(nóng)家風(fēng)味的時候,很少不寫到雞的,如陶淵明寫的“曖曖遠(yuǎn)人村,依依墟里煙,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顛。”王維寫的“月明松下房櫳靜,日出云中雞犬喧。”杜甫《羌村三首》中,寫到“群雞正亂叫,客至雞斗爭。驅(qū)雞上樹木,如聞叩柴荊。”都把雞與農(nóng)家樂趣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四、魏晉詩人劉楨,崇尚雄雞的勇武不屈,吟詩贊美:“丹雞披華采,雙距如鋒芒。愿一揚(yáng)炎威,會戰(zhàn)此中唐。利爪探玉除,赤目含火光。長翹驚風(fēng)起,勁翮飛敷張。輕舉奮勾喙,電擊復(fù)還翔。”寥寥數(shù)句,落脫脫勾畫出雄雞的勇武風(fēng)采,贊美了雄雞蔑視強(qiáng)暴的大無畏精神。
五、宋代大文豪蘇軾,謫居黃州時,躬耕薄田,養(yǎng)雞自樂,對晨昏為伴的雞傾注一腔深情。他在《食雉》詩中寫道:“雄雉曳修屋,驚飛向日斜。空中紛格斗,彩羽落如花。喧呼勇不顧,投網(wǎng)誰復(fù)嗟。百錢得一雙,新味時所佳。”雞給了詩人的愉悅和歡樂,寂寞的生活充滿了生氣。宋代另一個詩人陸游,同樣對雞贊美有加,他在《新買啼鳴》中寫道:“峨峨赤幘聲甚雄,意氣不與其曹同。我求長鳴久未獲,一見便覺千群空。”
六、唐寅《詠雞詩》
詠雞詩,題金雞報曉圖其一
武距文冠五色翎,一聲啼散滿天星;銅壺玉漏金門下,多少王侯勒馬聽。
詠雞詩,題金雞報曉圖其二
頭上紅冠不用裁,滿身雪白走將來;平生不敢輕言語,一叫千門萬戶開。
詠雞詩,題金雞報曉圖其三
血染冠頭錦做翎,昂昂氣象羽毛新;大明門外朝天客,立馬先聽第一聲。
七、《樂府詩集》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
相和曲下
【雞鳴】
《樂府解題》曰:“古詞云:‘雞鳴高樹巔,狗吠深宮中。’初言‘天下方太平,蕩子何所之。’次言‘黃金為門,白玉為堂,置酒作倡樂為樂。’終言桃傷而李仆,喻兄弟當(dāng)相為表里。兄弟三人近侍,榮耀道路,與《相逢狹路間行》同。若梁劉孝威《雞鳴篇》,但詠雞而已。”又有《雞鳴高樹巔》《晨雞高樹鳴》,皆出於此。
雞鳴高樹巔,狗吠深宮中。蕩子何所之,天下方太平。刑法非有貸,柔協(xié)正亂名。
黃金為君門,璧玉為軒堂。上有雙樽酒,作使邯鄲倡。劉王碧青甓,后出郭門王。
舍后有方池,池中雙鴛鴦。鴛鴦七十二,羅列自成行。鳴聲何啾啾,聞我殿東廂。
兄弟四五人,皆為侍中郎。五日一時來,觀者滿路傍。黃金絡(luò)馬頭,颎颎何煌煌。
桃生露井上,李樹生桃傍。蟲來齧桃根,李樹代桃嚙。樹木身相代,兄弟還相忘。
右一曲,魏、晉樂所奏。
【雞鳴篇】梁?劉孝威
塒雞識將曙,長鳴高樹巔。
啄葉疑彰羽,排花強(qiáng)欲前。
意氣多驚舉,飄飏獨(dú)無侶。
陳思助斗協(xié)貍膏,郈昭妒敵安金距。
丹山可愛有鳳凰,金門飛舞有鴛鴦。
何如五德美,豈勝千里翔。
【雞鳴高樹巔】梁?簡文帝
碧玉好名倡,夫婿侍中郎。
桃花全覆井,金門半隱堂。
時欣一來下,復(fù)比雙鴛鴦。
雞鳴天尚早,東烏定未光。
【晨雞高樹鳴】陳?張正見
晨雞振翮鳴,出迥擅奇聲。蜀郡隨金馬,天津應(yīng)玉衡。摧冠驗(yàn)遠(yuǎn)石,擊火出連營。
爭棲斜揭暮,解翼橫飛度。試飲淮南藥,翻上仙都樹。枝低且候潮,葉淺還承露。
承露觸嚴(yán)霜,葉淺伺朝陽。不見猜群怯寶劍,勇戰(zhàn)出花場。當(dāng)損黃金距,誰論白玉珰。
豈知長鳴逢晉帝,恃氣遇周王。流名說魯國,分影入陳倉。不復(fù)愁符朗,猶能感孟嘗。
八、白居易《贖雞》
清晨臨江望,水禽正喧繁。
鳧雁與鷗鷺,游揚(yáng)戲朝暾。
適有鬻雞者,挈之來遠(yuǎn)村。
飛鳴彼何樂,窘束此何冤。
喔喔十四雛,罩縛同一樊。
足傷金距縮,頭搶花冠翻。
經(jīng)宿廢飲啄,日高詣屠門。
遲回未死間,饑渴欲相吞。
常慕古人道,仁信及魚豚。.
見茲生惻隱,贖放雙林園。
開籠解索時,雞雞聽我言。
與爾鏹三百,小惠何足論。
莫學(xué)銜環(huán)雀,崎嶇謾報恩。
九、一天之計(jì)在于晨。雄雞啼晨,昭示時間之可貴,生命之可珍,于英雄有如黎明的號角,于志士乃驚心之警鐘。《晉書?祖逖傳》:“中夜聞晨荒雞鳴,蹴琨覺曰:‘此非惡聲也。’因起舞。”這是志在恢復(fù)中原的祖逖與劉琨“聞雞起舞”的故事。南宋的陸游系文人而兼志士,他的作品中也多有詠雞之作,有關(guān)詠雞特別是詠雄雞之作多達(dá)十余首,寄托的是壯心不已的遠(yuǎn)志,報國無門的悲哀,如“明星已高啼未已,云際騰上朝陽紅。老夫抱病氣已索,賴汝豪壯生胸中”(《新買啼雞》)。魏源,是晚清著名的愛國者與思想家,他雖主要不是以詩鳴世,但他的《曉窗》卻發(fā)人深省:
少聞雞聲眠,老聽雞聲起。千古萬代人,消磨數(shù)聲里。
由“少”而至“老”而至“千古萬代”,由個人而至千年萬代所有的人,他們的歲月與生命,都無一例外地消磨在報曉的雞鳴聲中。但有的年輕人徹夜游樂,聽到雞鳴方才入睡,而許多老年人則雞鳴即起。無志者消沉,蹉跎歲月,有志者奮發(fā),建業(yè)立功。魏源具有拯世匡時的高懷遠(yuǎn)抱,他從雞聲著筆,寫人生短促而時不我待,全詩如同催人警醒的暮鼓晨鐘。
十、毛澤東《浣溪沙》
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,柳亞子先生即席賦《浣溪沙》,因步其韻奉和。
長夜難明赤縣天,百年魔怪舞翩躚,人民五億不團(tuán)圓。
一唱雄雞天下白,萬方樂奏有于闐,詩人興會更無前。